辞职自立,是松下人生必然的选择,是迟早都要出现的事情。谋求成功、实现自身价值,是他辞职自立的必然因素;而疾病,则是偶然的,但这种偶然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年轻时的松下身很不好,而且,从二十岁开始一直到五十岁,松下一直于半病状态,一直为疾病所困扰,一面治病一面工作。
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肺炎一直与松下相伴,工作过于劳累时,疾病就随之而来,常常使松下不得不停下工作而休息。
但疾病并未拖垮松下,相反,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不少切身的验和感触。
对于健康,松下认为,健康固然可喜,不健康也并非不幸。相反,不健康的人有得到幸福的,健康的人反倒有因为自恃健康而转为不幸的。一个健康的人,自恃健康,总是要走在别人的前面,反而可能因此失败;不健康的人因为明白自己的实力,万事以自己的实力作前提,选择适切的目标和途径,可能更容易成功。因此他劝告、勉励那些如他一样身长期不那么健康的年轻人:“你们不要担心自己身虚弱,不健康也不必挂在心上,你要按照自己身许可的程度工作。你是有生以来就这样不健康地生活着的,所以要以不健康也不错的心绪继续做下去,事情总会有所转机的。谈起自己的弱多病,松下以为受累有之,获益却更多。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自己作为领导能充分相信下属,让下属拥有更多的权利。如果他身很好、精力充沛,他可能事必躬,不能放手让下属去干。这样的结果,是自己累坏了,下属不满意,效果也不好。松下身差些,所以许多事情不得不充分委托他人去干,这样反倒刺激了下属的责任心和积极,做出好的成绩来。有的时候,当职员代松下去见顾客,说出“经事长本来要来的,可是由于生病不方便,所以派我来”一番话,甚至比松下自己去还能让对方感动,更能促使生意的成交,并且联络起基于生意又超越生意的情感关系来。看来,生病不是一件好事,但如何对待生病,运用生病还是挺有学问的。
松下认为,有病与无病,健康与不健康,是对立统一的,是可以转化的。他由此推及于其他人情世态的诸多方面,深刻地指出:“俗话说‘天不予二物”,这句话从乐观的角度来理解,则可以说成:‘天虽不予二物,毕竟予一物’。我们要特别重视这一物,小心地培养发展它。松下正是以这样的人生会去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前面提到,松下已决定辞职。辞职以后,他首先着手做的事情就是自己充满信心的革新座。
虽说是小小的座,制造起来也不易。首先碰到的问题是资金。对这方面的准备,松下显然是不充分的。松下当时所有的资本还不到100元,计有:1、在大阪电灯公司工作七年的退休金:33.2元;2、离职公积金:42元;3、储蓄:20元;合计:95.2元就这点资金,在当时,100元连买一台机器或一套模具也不够,95元的资本实在是太少了点。
雄心勃勃的松下不管这些,他决定自己能干的事情尽量自己解决,节省开支,土法上马。
第二个问题是人手。相比较来说,这不算困难。第一位的人选是夫人。此外,两位过去的同事也答应来帮忙。
一位是林伊三郎,在松下辞职的时候,他已经转到电业商会去做工人。松下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他,这位昔日好友立即就答应了。
另一位是当时仍在大阪电灯公司的经田延次郎。他听到此消息后,对松下说:“松下君,我也想做些事情,请让我参加,可以吗?”松下正需人手,当然求之不得,立即答应了。
此外,松下的内弟井植岁男刚从高小毕业,也被夫从家乡兵库县经路岛召来帮忙,松下创立的第一套班底就此形成,共有五人。松下的内弟井植岁男,战后创办了三洋机电公司,生产家用电器,成为日本有数的大实业家之一。他应当感谢夫当年经他入伙的行为,才使他走上了成功之道。
第三个问题是场地。当时的情形,资金少,人员少,还没有必要设厂。
解决的办法是松下夫妇把经来的住房退掉,在生野区找了一间较宽敞的房子,其中两坪(一坪为36平方米)的一间作厂房,兼起居室,另外一坪的一间作卧室。
资金、人员、场地的问题有了着落,但创业当中更大的问题则是松下他们很少考虑过的技术问题。松下醉心于革新发明,但他一向所从事的还仅仅是修理和装配方面的工作,和制造没有多大的关系。他的两位同事经田君和林伊君,也并不比他高明多少。至于妻子和内弟,就更是彻头彻尾的门外汉了。
但他们对技术革新有兴趣、对未来的事业充满使命感,同时又由于资金、人员等条件的局限和压力,迫使他们自动手,土法上马,倒也克服了一些难关。
在这当中,最难解决的是座外壳的材料问题。松下等人都知道那是一种合成材料,其成份大概是沥青、石绵、滑石粉一类东西,但究竟是何比例、怎样合成,就一窍不通了。
今天,这类的合成品随可见,不再是什么新鲜东西,其配方和合成技术也大多进入了公用领域。可在当时,那是一种新型行业,不用说许多技术工艺还在摸索阶段,就是已有的资料也被发明者视为绝对机密的技术资料,秘而不宣。
但松下没有退却,他认为,“不懂有不懂的好”。
因为,不那么了解当然也就没有什么顾忌,敢于试验,敢于往前闯。
松下和他的几个合作者反复实验,找回一些生产此产品的厂家的材料加以分析,但还是不能合成。
正当松下几人正为此头痛时,却辗转听说过去的同事t君正研究这类合成品。
赶紧跑去请教,t君告诉说:自己本来也准备搞电料制造一类的事情,可进行得很不顺利,合成的事情倒是知道一些。他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很快就告诉了松下他们,并给予详尽的讲解。这时候,松下他们才知道,自己的方法和正确的工艺相当接近,只差一点诀窍而已。
制造座外壳的合成品,松下纯粹是从外行起步的。虽说还差一点,但终究已经八九不离十。这种经验,给了松下不小的启迪。由此,在松下的心目中树立了“外行不一定就不能成功”的信念。在此后的松下电器公司的技术、产品开发中,有许多时候正是靠这种信念的支持完成的。可以举出的例子很多,比如:在昭和初年,松下电器公司建立了第七工厂,准备生产收音机。松下幸之助的目标是生产出“外行人也能使用的收音机”,可是当时,松下电器系统内部根……
松下幸之助创业之道 第二章 松下的起步经营未完,请进入下一小节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