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川幽斋①碓冰岭上枫叶红山高路险急煞人千辛万苦刚过岭又念从此路更难
——(土高)保己一②
①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和歌人。②江户时期的学者。
伯母告诉三千子,过去的旅行者曾经咏唱出了这样的和歌。
难以翻越的碓冰岭只能使三千子为火车的缓慢而心急火燎。
此刻,火车沿着齿轨铁道,穿过了26个小小的隧道。这对于三千子来说,也已经见惯不惊了。
“啊,真是不得了。”
眼前的妙义山就像是在崎岖陡峭的山岩上削壁而成的,以致于看得三千子心里一阵发怵。
正值夕暮时分,呈锯齿状的险峻山峦恍若波一般黑压压地逼近过来。
不知不觉之间,四周已被笼罩在一片白
的物
之中。原来是高原上的雾霭。
月台上还站着好多外人,这对于在港口长大,身为基督教会女子学校学生的三千子来说,也是颇为新鲜的风景。
其中还有一眼便能认出是牧师的人。
“肯定还有学校里的老师吧。”三千子嘟哝道。不知为何她竟涨红了面孔。
“还会见到好多认识的人呐。
“是的。还有从中、菲律宾、印度,南洋以及遥远的西洋来的人呐。”伯母向三千子解释道,“据报纸上说,光是外
人就有2000人左右,汇聚了36个
家的人。不过,三千子能说出世界上36个
家的名字吗?”
“36个?!”
三千子不由得瞠目结。她一本正经地数出了“英
、法
”等,但要全部说出36个
名,未免太过吃力。
“有那么多家吗?36,这不是伯母的年龄吗?”
“真讨厌。你把伯母看得很年轻呐。”伯母不由得笑了起来。
汽车在两侧长满了落叶松的道路上飞速行驶着,然后蓦地驶入了一条明亮的街道。
在流动的雾霭中若隐若现的、彩斑斓的商店。——三千子觉得自己仿佛被带进了一座魔法的城堡之中。
“瞧,伯母,辨天大道上的商店这儿全都有呐。”
“是呀。横滨,神户的商店也在这儿设有分店呐。到时候三千子肯定会缠着我要这要那的吧。不过,最多的还是妇女服装店呐。”
汽车穿过了热闹非凡的街道之后,进入了树木丛生的别墅地带。
“真黑呀。”
“据说这附近叫做‘车之路’。你仔细瞧瞧,一直到山的那边都还有很多别墅哟。”
“是呀,在雾里看起来就像是山间的小舍。”
无论哪一条道路和哪一栋房舍,在三千子看来,都俨然是一个神奇的故事。
“好啊,打明天起,我会到去溜达溜达的。”
“不过,这一带的小姑娘全都是骑着自行车出门的,所以,才有了那些路。”
没有什么像样的大门,繁密的灌木丛已经占领了伯母别墅的庭院。在圆木柱子的阳台上悬挂着中式的灯笼,有几把藤椅被弃置在雾霭之中……
尽管眼睛看不见,但却能听见邻居家传来的小孩的歌声。那歌声中嫩的外语也使三千子格外兴奋。
“隔壁住的是德人吧,伯母。”
“怎么,三千子还在学德语?不愧是教会学校的学生。”伯母啧啧称赞道。
三千子有些羞怯地说道:
“哪里哪里,因为既不是英语,也不是法语,所以,我估摸着可能是德语。”
“我真是佩服三千子。”
用从东京带来的土特产吃了一顿简单的晚餐以后,三千子无法静下心来呆在屋子里,急地催促伯母带自己出去逛逛。
老仆人在门口递来了一个小田原灯笼。这种做法也颇具山中生活的情趣。
在灯笼重新换过的油纸上,按照西洋人的爱好印满了红的樱花,因而比电筒更显得风流雅致吧。
“用灯笼,这我可是生平第一次呐。”
三千子把灯笼提得高高的,差不多到了齐眼睛高的地方,结果被伯母斥责了一通:
“那怎么行,三千子。灯笼不是用来照亮脸的工具,而是用来照亮脚下的路。”
“我还以为提着灯笼走路,只是为了冒充风雅呐。”
“怎么会呢?三千子呀,你什么都觉得稀奇,就跟弥次喜多①一个样。说起来,弥次喜多过去也可能曾经从这儿通过呐。那条热闹的繁华街道据说就是一条古老的道路,曾经是参勤交代的大名乘坐着轿子路过的道路,叫做中仙大道②。”
①日本十返舍一九著《东海道中膝栗毛》中的主人公“弥次郎兵卫、喜多入”之略称。
②江户时代大名每隔一年从自己的领轮流到幕府供职的制度。
在来到繁华街道拐角上的一家商店后,三千子被其中陈列的商品彻底俘虏了。
“哎呀,多可爱的帽子呀!”
率先映入视线的是一顶用麦秸编成的草笠式帽子。
“这在外的妇女中间非常流行呐。”店里的女售货员机敏地说道。
“除了轻井泽,别的任何地方都还没有卖的。它有点像中的苦力们戴在头上的那种。”
戴在头上一看,只见麦秸被染成了红蓝两种鲜艳的彩,宛如花冠一般美丽可爱。
或许肤白皙的外
女孩戴在头上,会更加引人注目吧。
“伯母,这帽子不能拿来做电灯的灯罩吗?”
“是呀,这倒是个好主意,赶快拿回去在家里的阳台上试试看吧。”
尽管三千子认为洋子不可能戴这种野丫头式的东西,但还是把洋子计算在内,一共买了三顶。
这个商店还把信州的民间工艺品和乡土偶人作为特产大量出售给顾客:
幸运邮筒——用白桦树的树筒做成的可供发信的邮筒。
密偶人——在白桦树的树桩上
密地坐着两个头顶上留着一小撮黑发的光头小人。
信鸽——白桦树雕成的鸽子张开了翅膀呈飞翔状,脚上套着一只银的信筒。
虽说看起来就像是玩具一样,但上面系着行李签,只要贴上一张4分钱的邮票,它就变成了一封信。
倘若这白桦树的偶人带着三千子的信件,投进位于港口附近的洋子家的邮筒里,将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此刻,三千子的脑海里甚至清晰地浮现出了写在信中的话语,这使她兴奋无比。
“购物嘛,大可不必之过急,因为你还要在这儿呆一阵子口内。”
在伯母的劝阻下,三千子终于走出了商店。
“啊,就跟银座差不离。”
尽管是避暑胜地,但人们却要么身着随意的西装,要么穿着华丽的日本和服在街上款款而行。对于初次造访此地的三千子来说,轻井泽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城市。
外人比港口城市还要多。
好一阵子三千子都用目光追随着那些……
少女的港湾五 高原未完,请进入下一小节继续阅读..